我國揮發性有機物(VOCs)治理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,市場規模顯著擴大。2020年市場規模已達到1400億至1500億元,預計未來5年內將突破3000億元。隨著“十三五”期間細顆粒物(PM2.5)防控取得顯著成效,臭氧治理成為“十四五”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,而VOCs作為臭氧和PM2.5的重要前體物,成為治理的核心目標。
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指出:“VOCs治理攻堅不僅能有效改善大氣環境質量,還能補齊大氣污染治理短板,具有顯著的環境、經濟和社會效益。”
臭氧污染問題日益嚴峻
監測數據顯示,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年均濃度為148微克/立方米,較2015年上升21%。
臭氧已成為僅次于PM2.5的第二大污染物,占超標天數的42%。
VOCs排放源廣泛
VOCs主要存在于石化、化工、工業涂裝、包裝印刷、油品儲運銷等行業。
油品存儲和銷售環節每年VOCs排放量高達50萬噸,部分城市油品揮發貢獻率達10%-20%。
治理基礎薄弱
大量企業尚未采取有效管控措施,含VOCs物料敞開式存儲、轉運、生產現象普遍。
治理設施收集率低,低溫等離子、光催化等低效技術應用廣泛,部分企業治理設施建而不用。
市場亂象頻現
行業準入門檻低,低價競爭導致無效治理、應付治理等問題,嚴重擾亂市場秩序。
政策支持
國家先后出臺《“十三五”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《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》等文件,明確到2020年VOCs排放量下降10%的目標。
地方實踐
江西省:選擇44家VOCs典型企業和16個重點園區作為試點,分步驟推進治理;
河北省:對9000多家涉VOCs無組織排放企業開展執法檢查,指導3494家企業完成整改;
鄂爾多斯市:成立“VOCs治理攻堅辦”,探索煤化工行業VOCs治理經驗,打造全國標桿。
技術支撐
市場規模持續擴大
2020年市場規模達1400億至1500億元,未來5年有望突破3000億元。
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,技術門檻逐步提高。
治理周期長
根據發達國家經驗,VOCs治理市場周期長于煙氣除塵、脫硫、脫硝等領域,具有長期發展潛力。
技術升級與標準化
現行國家油氣回收標準為25克/立方米,與其他行業120毫克/立方米的排放標準存在差距,亟需技術升級和標準完善。
掃一掃關注公眾號